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news > 西安网站制作开发公司哪家好/seo站外优化平台
西安网站制作开发公司哪家好/seo站外优化平台
admin2025/5/23 4:20:38【news】
简介西安网站制作开发公司哪家好,seo站外优化平台,wordpress密码长度,java开发微网站在广州有那么多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有那么多文物,但有两件文物是您一定不能错过的,一件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铜屏风构件5件”,另一件还是在西南南越王博物馆,它是南越国赵眜曾使用的角形玉杯。这两件文物都进入了国家文…
在广州有那么多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有那么多文物,但有两件文物是您一定不能错过的,一件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铜屏风构件5件”,另一件还是在西南南越王博物馆,它是南越国赵眜曾使用的角形玉杯。
这两件文物都进入了国家文物局2002年制定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这个目录上一共只有64件(套)珍贵文物,个个都是“国宝”。

屏风复制品,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和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做什么用的铜屏风构件不同,由于史料缺乏,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只能靠“猜”来判断这个角形玉杯的造型和用途。

(一)角形杯的中西源流
在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举行了《庞贝:永恒的城市》展览,展出了一件鹿头造型的青铜来通杯。黄巧好曾经发表一篇文章《南越国犀角形玉杯:兕觥还是来通?》,讨论这件来通杯和南越王角形玉杯的联系与区别。她认为,角形玉杯有可能受到了来通杯的影响,但在使用时略有差异,因此和角形玉杯应与来通杯并无源流关系。

庞贝出土的鹿头造型青铜来通杯,拍摄于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我们先看看西方的角杯传统。在西方,大约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角杯的雏形,法国罗赛尔遗址出土的浮雕“持牛角杯的女性像”,手中拿起的正是一个角杯。

持牛角杯的女性像
不过通常而言,西方的来通杯被认为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的克里特岛,传入希腊后加上了兽首装饰。来通杯形如漏斗,酒从底部泄出。我们所熟悉的唐代何家村窖藏兽首玛瑙杯就是一个典型的来通杯,其底部的金帽可以拆卸。

如果南越王墓的这件角形玉杯并不是来自西方来通杯的话,那么,它的造型从何而来?它也许来自中国本土的角杯传统。
中国最早的角形杯出现在河南禹县谷水河遗址,这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角杯形制简陋,状如一件饮酒器。考虑到新石器时代的器型往往有原始巫术内涵,这个角形杯也许有自然崇拜的意味在内。

谷水河遗址角形杯
1934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的梁思永和石璋如在安阳西北冈殷代王陵区发掘出一件夔龙纹角形青铜器,这件青铜角杯出土自一个等级较低的俯身葬小墓,位于墓主人的头部,结合纹饰、葬式、墓葬规格等来看,这件青铜器的级别可能比较低。

比较著名的一件角形青铜器,大约就是山西吕梁县石楼桃花庄出土的商代晚期龙纹觥了。这件觥造型复杂,花纹精细,通常认为这是“兕觥”的一种,是一种酒器。


《说文》对觥的解释为“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诗经》中有“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等句,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认为“兕觥”意指一种牛角制成、形如弯曲兽角的饮酒器。
这样看来,南越王墓的这件角形玉杯,很可能就来源于中国传统饮酒器兕觥,二者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黄巧好认为,从造型和功能来看,南越王角形玉杯和角状兕觥有许多共同之处。
(二)从神圣而日用:周代时的角形杯功能变迁
角状玉杯来源于兕觥,是饮酒器,问题是不是到这里就解决了呢?
不,角状兕觥究竟是做什么的,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华名物考》里说,兕觥是一种飨宴时对失礼者罚酒用的杯子,是一种“罚爵”,陈洪波认为这是青木正儿对文献的误读,他举出战国、汉、唐五幅画像,说明兕觥都是作为尊贵者单独饮酒时候使用,未见一幅罚酒的画面,提出兕觥是高等级贵族日常所用的酒器(陈洪波:《汉代以前角形器的考古研究——兼论柳州博物馆藏云雷纹青铜角形器》)。
今日所见的青铜角杯,确实都被作为日常饮酒器来理解。比如柳州博物馆藏有一件云雷纹铜角形杯,这个角形杯据说出土于武宣县县城码头,后被卖到废品收购站,柳州博物馆于1983年3月在柳州柳邕路五里卡废旧物资仓库拣选出来。在“心仪广西 六十国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物博物馆事业成果展”是这样介绍它的:
这是南方少数民族用来招待贵客时所用的酒杯,这只酒杯容量近三两,没有配杯座,客人喝酒时须一饮而尽。

云雷纹铜角形杯,柳州市博物馆藏
不禁想问,这种制作极其精美、郑重地放入商周墓中随葬的兕觥,只是贵族饮酒器这么简单么?
要知道,商代除了兵器以外的所有青铜器,几乎全都是具有丰富宗教意味的礼器、祭器。殷墟出土的夔龙纹角形青铜器就被定为礼仪或宗教用具,那么,这种礼仪或宗教内涵,是什么时候消失的,以至于它只被作为实用性的酒器看待?
陈洪波指出,“周兕觥”与“唐兕觥”有巨大的差别,因为后者的造型仿自西方的来通杯。但是“周兕觥”的造型意义也并非一以贯之的,原始巫术信仰氛围浓厚的商代至西周早期,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的角形杯,其使用场合、宗教意味应当有所不同。前者是纯粹是用来祭祀的,具有神圣性,并非日常用器。

唐代三彩龙首杯,应当是在西方来通杯的印象下设计出来的
(三)服食丸散,饮热酒:关于南越王墓角形玉杯的一种推测
南越文帝赵眜的这件角形玉杯,同样不应该只被作为饮酒器来看待,而要看用它饮的是什么酒,以及如何饮酒。
从其在墓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它位于外槨头端,相当于是墓主的头部,这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关键的位置。这个位置有平叠的六件大玉璧,玉璧下有盛放数斤珍珠的漆盒。珍珠在当时可能有某种神秘的含义,因为赵眜口中也塞有珍珠。在漆盒边就是这件角形玉杯。承盘高足玉杯等珍贵玉器也摆放在这个位置。

此外,在棺椁头端还发现了一颗与西耳室528枚小铅丸完全一致的小铅丸,这些铅丸有何用途?这很可能就是南越王让人精心炼制的矿物丹药。汉代时服食成风, 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体内铅、汞含量超出正常人数十倍至数百倍。联系到南越王墓出土的紫水晶、硫磺、雄黄、赭石、绿松石五色药石实物,赵眜应当也是一位炼丹药求长生不老的热心者。

南越王墓出土的五色药石,拍摄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看看这件承盘高足玉杯,它以金、银、铜、木、玉五种材质制作,按照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介绍,“这可能是南越王用来承聚甘露及服用长生不老药的器具”。有研究者称其“因为于汉武帝的承露盘有关而大受关注”(解冰《南越王中西合璧求长生》)。汉武帝曾在长安建章宫立二十丈铜人,手擎承露盘,大七围,用来承接甘露以配置长生药。考虑到南越文帝赵昩去世于公元前122年,而建章宫系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件承盘高足玉杯不大可能仿汉武帝承露盘所制。但它摆在墓主头部,应当确实是用以服食丹药的。

在赵眜的足端,还摆放着一个蒜头纹银盒。这个银盒的造型风格与西亚波斯帝国银器相同,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银盒出土时内装有许多药丸。虽然药丸已经炭化,成分难以确定,但可以想到,这些药丸应当与“升仙”有关。

蒜头纹银盒
头部脚部都是“升仙”的重器,难道这个角形玉杯会是例外么?它应当也是赵眜求仙所用的重要器具。
汉代认为,犀牛角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用玉雕成犀牛角状,大约是取其解毒之意。但是这酒杯本身是用来喝酒的,酒中会有什么毒呢?——也许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演讲稿中的话,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五石散”是一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汉时,大家还不敢吃,何晏或者将药方略加改变,便吃开头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还配点别样的药。……吃了散之后,衣服要脱掉,用冷水浇身;吃冷东西;饮热酒。
也就是说,饮酒是与服食丸散相配合的。研究角形杯的学者,往往会举洛阳烧沟61号西汉墓壁画为例,画面中可以看到持角杯喝酒的人:

洛阳烧沟61号西汉墓壁画向来被作为神仙世界来解读。持角杯喝酒的这位,身份不是神仙,也是方士。他用这酒杯所喝之酒,自然不是凡酒。
赵昩服食丹散以求长生,他长生了吗?
根据对赵昩遗骸的测定,他在40岁左右就去世了。
赵昩死后身着丝缕玉衣,用大量玉璧、陶璧、珍珠、玉器陪葬,求的就是升仙。他升仙了吗?这好像是个无须问的问题。倒是他留下的这些珍宝,能够长存在博物馆中……
这就是我对南越王墓角形玉杯的理解:
角形杯的造型继承自中国商周时期的兕觥,兕觥为原始宗教用器;
在东周以后,角形杯的宗教意义淡化,成为实用饮酒器;
汉代,角形杯与“犀角解毒”联系起来,成为服食用器;
唐代,在来通杯的影响下,形成了“新款”的角形杯。